本文转自:海南日报九八策略
■ 贺菁
2024年10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指出以“教联体”为载体,加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教联体”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的一种工作方式。立足海南自贸港建设需要,结合海口市美育实践,可探索实践“教联体”多元共治模式,更好地促进新时代美育高质量发展。
美育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一是传统美育模式与时代需求脱节。当前,以统一教学内容和标准化考试为核心的传统美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教育、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创新一体化的需要。美育的核心目标应从单一技能训练转向学生全面发展,需通过多样化教育内容、开放式学习空间和跨领域资源整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这需要教育体系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开放的教育资源。
二是校内外美育资源联动不够。近年来,海口市积极发展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等校外教育场所,校外素质类活动与培训机构实现了大规模发展九八策略,但校内外资源的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如何高效挖掘社会资源潜力,构建“校内外互补”的美育生态,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三是家长的教育水平普遍提升,对子女教育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同时借助于自媒体等互联网技术,家长的影响力显著增强,需要通过协同育人实现家庭、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
家校社协同的必要性
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多元共治模式,意在通过“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三向协同,为美育注入新动能。
一是可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家校社协同为美育的均衡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家庭在中小学生身心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家校社协同可通过资源共享,为弱势家庭提供高质量学习机会。例如,学校联合社区开设公益艺术课程,来弥补家庭美育短板。
二是可丰富、拓展美育场景。美育的本质是“以美育人”,需通过多元场景浸润,实现学生审美、情感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学校作为中小学生美育学习的主要环境,不应仅局限于提升学业成绩,更应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但是九八策略,目前学校在组织美育教学时,课程内容多以技能训练为主,缺乏与生活、文化的深度连接。学校需突破课堂边界,融入生活与文化,充分拓展美育浸润空间,如,组织学生走进艺术馆、非遗工坊,将技能训练与海南本土艺术文化实践体验相结合,从而深化中小学生的审美感知与价值观塑造。
三是可优化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多元共治”可整合社会资源,尤其是数字资源,促进学校美育教学更加开放和多元,同时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走进艺术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可以高效发挥社会资源的价值,同时有效缓解节假日公共社会资源拥挤状况。
四是符合海南自贸港建设对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海南自贸港建设要求美育兼具“本土文化传承”与“国际视野拓展”双重使命,而传统美育模式难以平衡二者,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不仅可以做到激活本土文化,还可以链接国际资源,例如联动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联合国际知名艺术团体举办艺术活动等,从而使美育更好契合自贸港建设需要。
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
强化政府统筹,构建制度保障。在组织架构上构建联席会议体系,以美育高质量发展为共识,以解决难题为目标,确立各参与单位的责任分工与工作指向,逐步解决相关问题;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及学校在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从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多方面进行调整,激励中小学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参与社会实践,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
激活家庭主体作用,提升美育认知。一方面,提升家长对美育的认识,鼓励家长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共同进行美育活动。另一方面,推动家长和社会常规化参与学校美育工作的治理,在相互学习与磨合中不断完善。
加强互动融合,打造美育生态链。若学校能在节假日向社区居民开放艺术馆、展览馆、图书馆等资源,社区居民将更倾向于将学校视为共同的美育教育空间。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参与社区组织的才艺展示等活动,将有助于加强学校与社区间的情感纽带,促进学校与社区的双向协同合作,形成“课堂—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美育生态链,进而提升文化认同感。
数字赋能,构建资源共享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公益机构的连接、协调、联合、协作等多重作用,打造“线上+线下”共享网络,整合学校、社区文化站、自贸港企业展厅等资源,开通“美育共治直通车”,将城区优质资源,如艺术巡演、3D打印设备、VR艺术套装等,定期输送至乡村学校,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目标,实现城乡美育均衡发展。
融合本土与国际,创新课程体系。鼓励学校联合非遗传承人、国际艺术家开发特色课程,由学校教师、家长传承人、非遗大师联合授课。如将文昌灰塑壁画、海洋艺术等宝贵的传统民间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美术课或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将琼剧、海南黎族苗族文化等融入音乐课;邀请国际艺术家驻校开设工作坊,开展跨国艺术联展等,如2024中法建交60周年,海南邀请到了法国巴黎宝丽声童声合唱团与海南中小学生学习交流、同台演出,成为跨文化美育的典范。
美育共同体建设需持续完善共治规则、强化数字技术应用、深化国际协作。海南可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试点建设“跨境美育合作区”,吸引国际艺术资源落地;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美育需求,动态优化资源分配。唯有让家校社协同从“局部创新”迈向“全域覆盖”,才能更好地推动美育成为滋养生命、赋能社会的教育基石。
(作者单位:海口市教育局)九八策略
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