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解放军第63军187师参谋长杨尚德带领一个团抵达西柏坡,准备执行一项关乎重大历史任务。在到达的当天,他与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进行会面。会议的核心内容是即将于3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那时,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迫在眉睫纵信优配,而这次全会无疑具有深远的政治和历史意义。
国民党对这次会议的召开极为关注,他们从空中轰炸到地面刺杀等手段层出不穷,企图破坏这场决议的进行。为了确保全会的安全,几支特别行动部队被分派负责保护,而杨尚德带领的187师团和高炮团的一个连成为了安保的主力。此外,西柏坡留守的7个连队也都参与到这次保护任务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会议安全的重视。
这次安保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应对敌人的空袭以及潜在的特务暗杀行动。尽管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指日可待,但敌人的反扑依然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北平解放后,河北一带的反动势力依旧活跃。更让人担忧的是,毛主席的住所曾经遭到国民党空袭,幸好毛主席及时躲过了这一劫,形势的紧张程度可见一斑。为了确保会议的安全,安保人员制定了详尽的防范措施,并高度警惕。
展开剩余76%首先,负责会议安保的汪东兴和刘辉山决定在会议场地周围增设两层防线。他们要求对所有进出会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检查,特别是路段、驻地和山地等关键位置,都要安排岗哨,战士们还需要进行轮换和定期巡逻。为了更好地制定应急预案,杨尚德带领团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仔细勘察。经过两天的认真考察,他们画出了详尽的布局示意图,并制定了针对空袭和特务破坏的具体防范方案。
与此同时,高炮2团的1连也进入了西柏坡。连长田子华通过分析地图,判断敌人的空袭有可能从东南方向发起。基于这一判断,田子华选择了一个地形适合的土坡作为掩护阵地,距离会议场地较近,方便高炮和车辆的快速部署。高炮1连随即在此展开部署,阵地配备了各类先进的武器装备,包括日式高射炮、美式牵引车和苏式运输车等,还特别为安保工作配备了高射机枪、步枪和24倍对空望远镜等设备,为安全保卫提供了坚实保障。
随着安保工作进入尾声,所有的部署都已完成,大家都在等待会议的正式召开。然而,就在会议前几天,一条关于敌特刺杀毛主席和朱老总的情报传来,立即引起了各方高度重视。
1949年3月,距离会议召开仅剩三天时,杨尚昆从北平收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敌人计划刺杀毛主席和朱老总。此消息一传出,西柏坡的所有工作人员立刻进入紧急警备状态。杨尚昆决定对驻地的所有人员进行彻底排查,同时对近期的来访人员实行严格限制。果然,解放军在西柏坡抓获了几名形迹可疑的人员,经过审问,他们承认是从北平逃出来的敌特。为了防范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中央决定加强防御,并安排高炮1连进行敌伞兵防御训练。
时间飞逝,转眼间到了3月5日,会议的召开日。当天上午9点,高炮1连通过雷达监测发现空中有一架敌机飞行,距离会议开幕仅剩几个小时。这架飞机的出现让所有安保人员瞬间提高了警惕。田子华连长通过观察判断,这架飞机飞行高度大约为3000米,距离会场约1万米,机型为运输机。
尽管敌机已经进入了火炮的射程,高炮1连的火炮随时可以开火,但田子华连长没有立即下令。他冷静地分析后认为,这架飞机很可能是前往山西运输物资的,而非计划对西柏坡进行空袭。如果贸然开火,不仅可能暴露自己的位置,还可能对即将召开的会议带来更大的风险。于是,田子华决定保持警惕,避免暴露目标,确保会议的顺利召开。
最终,3月5日,七届二中全会如期在西柏坡召开。安保队伍每天定时向上级汇报,并随时研究可能出现的空中和地面安全隐患,确保万无一失。所有安保人员保持高度警觉,为确保会议的安全而努力。最终,会议顺利进行,直到3月13日圆满结束。
这次会议涉及了多个新中国建设的重要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毛主席指出,党的工作一度从农村包围城市,但随着新中国的建设,城市的恢复与发展显得愈加重要。此外,毛主席还提出了著名的外交政策理念:“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进来”,强调中国必须彻底取消帝国主义的特权,坚决不承认国民党与外界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毛主席还特别强调了“两个务必”,即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以及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次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之后的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会议结束后,负责安保的队伍受到了朱老总的宴请。大家随即奔赴解放战争的各个前线纵信优配,继续为新中国的胜利贡献力量。
发布于:天津市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