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里的伙食水平提升明显,挪威空运冰鲜三文鱼、日本进口雪花和牛肉、竹林圈养小鹌鹑、正宗五爪乌鸡肉。一日三餐都是上等食材,饭后还有一瓶手工发酵醇厚酸奶,餐桌上散发着浓浓的凡尔赛气息。某天赶时间想要点个外卖,老妈眼一瞪:冰箱里澳大利亚精修金钱犍,新西兰法式羊肩排,德国整扇猪肋排,原切非洲鸵鸟腿,还有那个伊比利亚黑猪里脊肉互利配资,再过几天就全过期了……你自个看着办!
大家好欢迎关注天阅君!乐氏大薯片10包15块9,桂格麦片8元一盒,进口韩国鳕鱼饼三枚1块6,看到淘宝上这些诱人的价格,你会怎么想?商家促销?平台补贴?还是假冒伪劣?答案是临期食品!
临期食品有人吃吗?
吃过的小伙伴们是什么反应?
这么多临期食品是从哪里来的?
带着这些问题,天阅君为大家做了本期视频,如果喜欢,欢迎点赞关注
展开剩余81%临期食品有人吃吗?当然有!有人夜夜笙歌就必然有人搬砖吃土,不要说临期食品,就算是过期食品,如果法律不禁止,只要足够便宜也会有人买。2020年中国零食市场规模3万亿,临期食品占了1%,约300亿。在一份2020年12月的调查问卷当中,45.7%对临期食品十分嫌弃,表示宁可吃土也不会买;23.3%十分现实,只要价格足够诱人,慷慨剁手不是问题;20.1%会为知名品牌解囊;而10.9%的人会买去做慈善,这个……好吧,毕竟嗟来之食。在同期另外一份调查问卷当中,52.5%敢于直面真我,诚实地表示,买临期食品就是图便宜;15.3%口嫌体直,明明是馋人家的身子,啊不,是价格,但环保和不浪费食物的大旗还是拿捏得死死的;还有14%的骨灰级吃货最可爱,出好奇心,拼着害死猫,也要买来试试看,到底能不能吃。2020年,淘宝、京东、苏宁三大电商平台分别销售了54119件、11007件和4860件临期食品。销量前5的分别是蛋黄酥、牛轧糖、盲盒、软糖和橡皮糖。所以临期食品不仅有人吃,还有很多人吃。
想想,休息时间,摆出一份低调奢华的下午茶,招待朋友们是一件多么惬意而有面子的事情。Set一定要按照英式的传统码三层!第一层放手指三明治,要包括五香牛肉卷三明治、火腿芝士三明治、烟熏三文鱼三明治及虾仁芒果配鱼子酱三明治。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只有有品位有格调的吃货才能品出食材的高雅和不凡。三明治要小巧的刚好一口咬下,尤其要照顾女士们的尺寸!多种口味,鲜咸适中,hold住大多数人的味蕾!最关键的,外层的肉卷一定得是小粉红!
第二层摆甜品:蜜桃果冻、酸梅芝士彩球、蔓越梅金融家、草莓椰味泡芙、迷你歌剧蛋糕,再加上多口味进口马卡龙,没有最甜只有更甜,甜到没有女孩能够抗拒的那种!
第三层一定要放英式下午茶中最经典的司康饼,这是整个下午茶的点睛之笔。你有没有品位,是不是暴发户,全从里体现。记住无论是全麦还是原味,一定要配好奶油,蓝莓酱及草莓酱,就算没人吃,也要仪式感十足。
这不是名媛拼团,不是闺蜜摆拍,而且实打实的聊天享受,大家食指大动,宾主尽欢,无论是牌面儿还是逼格都拿捏得死死的。最重要的,只有你自己知道,临期食品,2折!
临期食品会不会危害健康呢?吃过的小伙伴们有啥感觉?严格来说,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虽然即将到达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2012年1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发文明确要求,对于临期食品的界定和销售做了一系列规范。
简称6级标准:
标注保质期1年或更长的,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比如罐头、糖果、饼干等)
标注保质期6个月-不足1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20天;(比如方便面、无菌包装的牛奶果汁之类)
标注保质期90天到不足半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5天;(比如一些真空包装并冷藏的熟食品,速食米饭之类)
标注保质期30天到不足9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0天;(比如一些灭菌包装的肉食品,鲜鸡蛋等)
标注保质期16天到不足3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5天;(比如酸奶、一些点心等)
标注保质期少于15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4天。(比如牛奶、活菌乳饮料、主食品、未灭菌熟食、未灭菌盒装豆制品等)
目前市面上在售的临期食品,主要也是按照这6级标准规范、监督和销售。在调研当中,37.3%表示吃起来没问题,但是口感下降了;20.2%的表示,仅仅是能吃,今后不会再爱了;7.3%表示收到的是过期食品,16.8%表示从来不买。总的来说正面较少,负面和中性评价占大多数。
这么多临期食品从哪里来?答案是现代食品工业的库存!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为流通效率而造成的食品损耗规模高达上千亿。上游的生产厂商、进口商、以及大经销会产生大量的临期食品,比如超市供货商、卖场超市、便利店。这些临期食品会批发给网络零售商和大型囤货商。在这个过程中,物流、包装、防腐的支持必不可少。然后以捆绑销售、二次加工等形式出售。没错,你们经常看到的买一赠一、买大赠小、5星好评送零食、零食盲盒等都是临期食品的常见处理方式。根据统计,电商、慈善活动、社区活动、救助服务机构等都是临期食品的消化大户。
消费者对低价食品的需求与商家回笼资金的需求是临期食品生存的土壤,两者在社会环境的催化下形成了临期食品行业。其本身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低价获取货源之后,于保质期结束之前把商品卖出。我们以阜阳的一家临期食品销售商为例,经营面积1300平米,员工10人。房租每月4万5,员工工资2万2,毛利率25%,每月盈利10几万。但是利润与风险并存,铺货成本接近50万,同时临期食品保质期短,稍有差池就可能产生不小的损失。
欧美、日本等国家,临期食品已经是常态,专营临期食品的超市也有不少。从消极的一面来说,临期食品属于新生事物互利配资,缺乏监管,品质参差不齐。缺斤短两,口味变差一直是投诉率最高的两个点。而换个角度来看,社会减少了浪费,消费者买到了便宜的食物,企业降低了成本回笼了资金,临期食品行业也有积极的一面。如何看待,见仁见智!
发布于:山东省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